interface TensorFromUrlOptions {
    dataType?: "float32" | "uint8";
    height?: number;
    norm?: {
        bias?: number | [number, number, number] | [number, number, number, number];
        mean?: number | [number, number, number] | [number, number, number, number];
    };
    resizedHeight?: number;
    resizedWidth?: number;
    tensorFormat?: ImageFormat;
    tensorLayout?: ImageTensorLayout;
    width?: number;
}

層次結構 (檢視全部)

屬性

dataType?: "float32" | "uint8"

描述張量的資料型別。

height?: number

描述影像畫素高度。

norm?: {
    bias?: number | [number, number, number] | [number, number, number, number];
    mean?: number | [number, number, number] | [number, number, number, number];
}

描述了將影像作為模型輸入進行預處理時的歸一化引數。

資料元素範圍為 0 到 255。

型別宣告

  • 可選 bias?: number | [number, number, number] | [number, number, number, number]

    影像歸一化的“偏差”值。

    • 如果省略,使用預設值 0。
    • 如果是一個數字,應用於每個通道。
    • 如果是包含 3 或 4 個數字的陣列,則按元素應用。元素數量需要與相應影像格式的通道數匹配。
  • 可選 mean?: number | [number, number, number] | [number, number, number, number]

    影像歸一化的“均值”值。

    • 如果省略,使用預設值 255。
    • 如果是一個數字,應用於每個通道。
    • 如果是包含 3 或 4 個數字的陣列,則按元素應用。元素數量需要與相應影像格式的通道數匹配。
resizedHeight?: number

描述了縮放後的高度。如果省略,將使用原始高度。

resizedWidth?: number

描述了縮放後的寬度——也可以透過張量尺寸訪問。

tensorFormat?: ImageFormat

描述了張量的影像格式。

注意:這與選項 'format' 不同。選項 'format' 表示原始影像,而 'tensorFormat' 表示張量的目標格式。如果它們不同,將執行轉置操作。

tensorLayout?: ImageTensorLayout

描述了一個或多個影像資料表示時的張量佈局。

width?: number

描述影像畫素寬度。

使用 TypeDoc 生成